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Eutopia,作者:杨区区

THE HUNTINGTON BOTANICAL GADENS  2017 INTERNATIONAL SUCCULENT INTRODUCTIONS (I.S.I.)

Alsterworthia International17(3):2-13

原作:John Trager

摄影:John Trager; Karen Zimmerman

翻译:杨区区

回顾2014-2016年(瓦苇部分)

回顾2014-2016年(芦荟部分)


自1958年开始,亨廷顿植物园与国际多肉植物推介企划(简称I.S.I.,下同)展开了长期的合作,至1989年,该项目已包含爱好者交流、科普、植物保护、科研等诸多方面。

ISI 2017-11. Aloe ‘Corduroy’(灯芯绒) K. Zimmerman.

发布:C. & SJ. 2017, No. 3.

亲本:[(Aloe divaricata x Aloe ‘DentalWork’(牙科)) × Aloe ‘Chameleon’(变色龙)]。于2007年3月30日进行杂交,并于同年10月30日在子代中筛选得出。

描述:其主要特征在于叶片上的条状突起和叶缘齿,更多细节请看下方图片。

评价:芦荟育种名家Karen Zimmerman最新的小型种芦荟作品。品种名“Corduroy(灯芯绒)”来源于我们熟悉的衣料,据说其起源于英格兰西部(译注:原文如此)。Aloe ‘Corduroy’(灯芯绒)的株系可以追溯到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物种,该品种的近缘亲本主要来自Kelly Griffin与Karen Zimmerman的杂交成果。

繁殖:侧芽繁殖,ISI植株均来自无性繁殖株系HBG127524。

640-255

【△Aloe ‘Corduroy’(灯芯绒),植株叶片自然伸展的状态,叶片锥形,基部宽大,叶尖易损耗;叶片基色绿色,密具长条状突起,黄色至浅黄色,并整体呈现极淡的红色】

640-256

【△Aloe ‘Corduroy’(灯芯绒),叶片上的齿;这三张图片展示了叶片上的疣和叶缘齿的细节,部分叶面疣也具1枚或多枚细齿;强烈光照环境会不同程度加深肌色(可能仅适用于老龄叶片)】

ISI 2017-12. Aloe descoingsii Reynolds

发布:C. & SJ. 2017, No. 3.

亲本:野生引种选拔。

描述:小型,成株单头直径约4㎝,大量群生;花序轴红色,花被红色,花被管短钟状;叶片深绿色,具白色斑块,高强度光照条件下叶片为深褐色;叶缘刺白色,较细小。

A. descoingsii在小型芦荟的育种中参与度很高,但其子代总体来说没能遗传其花器形态。

侧芽分蘖力很强,切下的单头侧芽在养护妥当的情况下几年之内就可以成为大群生的植株,就像2016年Jerry Barad为费城花卉展提供的展品那样。

此无性繁殖株系来自该物种的正模标本,也就是Reynolds进行描述的那一株。(1957. 8,Descoings & Reynolds 8304)

评价:我意识到,我可能误解了这种芦荟的种加词的含义,就像大多数非法语使用者一样。这些用以纪念的种加词值得被宣传一番,因为被纪念者通常意义非凡。因此,Descoings一次在法语中的本来发音类似于“day-kwaa”,并有持续到最后一个元音的鼻音。但改掉“des-co-ing-zee-i”的美式发音并不容易,至少纪念作用是达到了。

几年之前,John Trager前往法国南部的Uzes拜访植物学家Bernard Descoings,一同从事包括伽蓝菜、棒棰树和一些当地观赏植物的育种工作。最终John Trager挑选出了最具特点的马达加斯加芦荟,小型的A. descoingsii成株直径约4㎝,并且叶片特征表现丰富且花器形态别致可爱。后续进行的诸多以A. descoingsii为亲本的小型观赏芦荟育种过程中,几乎没有子代能够较好遗传其花器形态特征。

繁殖:ISI植株来自无性繁殖株系HBG106049-Descoings2440。(采集于1956年,模式产地,石灰岩层,海拔350m,Toliara东北方向46㎞,距Anjamala1㎞,Fiherenana河东南岸,马达加斯加Toliara省。)

640-257

【△Aloe descoingsii,翁状花冠】

640-260

【△Aloe descoingsii

640-259

【△Aloe descoingsii

640-258

【△Aloe descoingsii,强光照环境下叶片肌色转变为深褐色】

ISI 2017-16. Gasteria glauca van Jaarsveld.

发布:C. & SJ. 2017, No. 3. 最初发布于C. & SJ No. 2 1998.

亲本:来自株系HBG104816,van Jaarsveld & Welsh 14670,采集自Kouga沿岸的南向岩壁,Guernakop以东,南非东开普。

描述:形态特征与G. ellaphiae相似,差异在于G. glauca的花序不分叉,花被尺寸更大而且叶片颜色较浅。

繁殖:侧芽繁殖。

640-261

【△Gasteria glauca

640-262

【△Gasteria glauca

640-262

【△Gasteria glauca

640-263

【△Gasteria glauca,叶片表面粗糙(摸起来),并呈现浅灰绿色(被白粉)】

ISI 2017-17. Haworthia ‘Casper’ (卡斯帕) J. Trager.

发布:C. & SJ. 2017, No. 3.

亲本:筛选自Haworthia cymbiformis var. obtusa

描述:该品种的斑锦形态和Haworthia ‘White Ghost’(白幽灵)相似,但叶尖更钝,令人想起动画角色“鬼马小精灵”的脑袋。叶片顶部有窗,具顶毛,具较弱的叶缘刺。

评价:H. ‘White Ghost’(白幽灵)的斑锦移植到圆头玉露上的成果。

繁殖:来自株系HBG119893,种质来源于Jerry Barad,2002年8月30日,来自日本,当时的标记名是“H. ‘Cuspidata’杂交株”。

640-265

【△Haworthia ‘Casper’ (卡斯帕)】

640-264

【△Haworthia ‘Casper’ (卡斯帕)】

ISI 2017-8 Haworthia maraisii var.meiringii.

发布:C. & SJ. 2017, No. 3.

亲本:野生引种选拔。

描述/评价:无论植物学家还是爱好者,在面对他们所关心的物种的“变种的范围”这一问题时,谁也不能说有完全的了解。若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去观察野生环境下它们的自然变化,这种彻底的研究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甚至是几代植物学家前赴后继的研究。而对于大多数没有机会穿越大片原产地的一般爱好者来说,则必须通过阅读文献或参观植物园的展品。对于植物学家来说,选取居群中的哪些个体采集值得思忖,因为这将直接固化其他人对这一物种的印象,甚至影响以此为基础的园艺育种的种质。

在这里,我们提供了同属一个变种的三个样本,它们之间只有极微妙的差异,这就是所谓“变种的范围”。

首先,是一个稍显矮化的个体HBG65389(1a),来自J. R. Brown,已经在人工环境中长期种植。成株单头直径约2.5㎝,肌色稍深,叶面表现2-3条纵向浅色斑纹,具白色背列刺与叶缘刺。

第二个样本HBG69265来自Jim Berdach(2a 2b),1990年(11325,JDV86/67,Karsrivier,南非西开普)。成株株幅稍大,肌色也稍浅。叶片细长,窗刺与白斑共同构成与肌色有差异的斑块,叶缘刺与背列刺较钝。

最后一个样本HBG73793来自Bob Kent(3a 3b 3c),这一株被他称为“复色(diversi-color)”。相比较上面的两株,它的成株直径差不多是两倍,肌色是深蓝绿色,使得叶片上的白斑对比强烈,叶缘刺与背列刺更加明显;花被颜色相对鲜艳,白色,喉部颜色随株龄增加而加深。为了让爱好者能够比较体会其中的差异,ISI2017-8将同时提供以上三个株系的无性繁殖苗。

繁殖:侧芽繁殖。

640-266

【△Haworthiamaraisii var. meiringii

640-267

【△Haworthiamaraisii var. meiringii

640-268

【△Haworthiamaraisii var. meiringii

640-269

【△Haworthiamaraisii var. meiringii

640-270

【△Haworthiamaraisii var. meiringii

640-271

【△Haworthiamaraisii var. meiringii

640-272

【△Haworthiamaraisii var. meiringii

640-273

【△Haworthia maraisii var. meiringii,人工种植环境下的JDV87/121,采集自Bonnievale以北,叶片强健,肌色深绿,叶缘刺短粗,白斑突出,背列明显】

ISI 2017-19. Haworthia mutica ‘Mootica’(哞提卡) S. A. Hammer.

发布:C. & SJ. 2017, No. 3.

亲本:野生引种。

描述/评价:对于乐于收集瓦苇的爱好者来说,园艺品种丰富的玉扇和万象自然是备受关注的热门类群,而像是Haworthia mutica之类因原生居群形态丰富的类群,则饱受过度采集的危害。1970年,Drew农场具有白色磨砂质感叶片的H. mutica居群因过度采集和农事活动而几乎被彻底消灭。只有一株来自Drew农场的标本幸存了下来,之后被种植在南非卡鲁植物园。时任园长的Bruce Bayer将其称为“White Widow”(白寡妇)。

Steven Hammer拿到了白寡妇的两片叶子,进行了叶插,得到了少量的无性繁殖个体。与此同时,卡鲁植物园的“元祖白寡妇”的状态越来越好,开始在叶片中央表现冰山一样的白纹。随后,植物学家们在Stormsvlei农场入口附近发现了另一个H. mutica居群,这些H. mutica具有稍显不同的磨砂白纹窗面。Steven Hammer采集了几粒该居群的种子,播种之后筛选白纹表现最佳的个体,将其与白寡妇杂交,子一代同样筛选白纹最佳个体,回交白寡妇,就可以得到H. mutica ‘Mootica’(哞提卡)。

品种名来源于Borden乳业公司的吉祥物Elsie,象征“完美的乳制品”。看过了白寡妇之后,“Mootica”显然不能算是最顶尖的白窗mutica,但是有谐音梗,Hammer很喜欢这个名字。

在一些种植环境中,H. mutica ‘Mootica’(哞提卡)的窗面纹路在表现白色之前可能会呈现浅黄色。

繁殖:来自无性繁殖株系HBG128481。

640-274

【△Haworthia mutica ‘Mootica’(哞提卡)】

640-275

【△Haworthia mutica ‘Mootica’(哞提卡)】

640-276

【△Haworthia mutica ‘Mootica’(哞提卡)】

ISI 2017-20. Haworthia ‘Pearl Ball’(珍珠圆子).

发布:C. & SJ. 2017, No. 3.

亲本:日系Haworthia magnifica筛选,亲本过于复杂。

描述/评价:因其叶片的复杂表现而被挑选出来,叶片表现以白斑和叶疣为主,混合表现出半透明的摩挲质感。较强光照条件下肌色呈现深紫色,窗面呈现粉红色。

繁殖:来自无性繁殖株系HBG128480,Renny Hosagai从日本购入时被称为“Shinju Dama”(真珠玉)。

编者注:日本的品种如果是以假名或汉字进行命名的,可以进行翻译;若是以罗马音进行命名的,应当保留原文。

640-277

【△Haworthia ‘Pearl Ball’(珍珠圆子)】

640-278

【△Haworthia ‘Pearl Ball’(珍珠圆子)】

640-279

【△Haworthia ‘Pearl Ball’(珍珠圆子)】

ISI 2017-21. Haworthia pygmaea von Poellnitz.

发布:C. & SJ. 2017, No. 3

亲本:野生引种选拔,见下文。

描述/评价:虽然种加词“pygmaea”有“矮型、小型”的含义,但H. pygmaea明显不是最小型的软叶瓦苇,成株直径大约6-8㎝,叶片平展,末端有窗,叶尖较钝,肌色浅粉至浅红。

对于爱好者来说,比较受欢迎的H. pygmaea普遍具有大窗、磨砂窗面等特点,此株来自Bob Kent的磨面寿就是这样。该磨面寿的苞片相对宽大,苞片中央红色纵向条纹明显。H. pygmaea仅分布于南非东开普的Great Brak与Mossel Bay周围地区。

繁殖:侧芽繁殖,来自无性繁殖株系HBG73923。

640-280

【△Haworthia pygmaea

640-281

【△Haworthia pygmaea,强烈的光照可以影响肌色】

640-282

【△Haworthia pygmaea,银白色的叶疣】

640-283

【△Haworthia pygmaea,苞片】

640-284

【△Haworthia pygmaea,明显的红色条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