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Eutopia,作者:杨区区

【图片来自空中花园】
上一篇文章里面我们看了几种毛岩兰–
那么在这里我们就先从毛岩兰的近亲——岩兰开始说起–
【Haworthia pubescens var. livida,摄影师:逃げる冬】
H.pubescens var.livida,一般译作“岩兰”,也可音译做“利维达”–
但不才更喜欢叫它“李伟大”–
与毛岩兰一样,是个高山种,产地狭小而且不出侧芽–
在Haworthia Revicited里面只记录下了一个编号:JDV88/31–
【JDV88/31 H. livida,图片来自HR】
但是从宣传效果上来说,本文封面那张图可以说是对岩兰的普及贡献极大–
不才身边不少花友就是看了上面那张图才知道了毛岩兰还有这样一个惊艳的变种–
与此同时在收集岩兰(与毛岩兰)的花友中流传了这样的一个说法–
就是岩兰(与毛岩兰)由于产地的不同,同一变种个体间差异非常的大,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其叶尖的形状–
大致可以按照其叶片叶尖与叶片中上部的边缘斜率差异分为“骤尖型”与“渐尖型”两大类–
下面这些是骤尖型叶尖–
【MBB8019-a,图片来自HU】
【MBB8022-e,图片来自HU】
【MBB7526-4,图片来自HU】
下面这些是渐尖型叶尖–
【MBB8021-a,图片来自HU】
【MBB8022-b,图片来自HU】
【MBB7526-2,图片来自HU】
但是大家仔细想一想,无论岩兰还是毛岩兰,都以产地狭小而著称–
其实也就是Lemonpoort那么一个小山坡上–
相比较于A种钢丝球(H.namaquensis)以及龙鳞(H.tessellata)的广袤原产地–
毛岩兰的产地差异带来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产地不同所以个体差异大”的理论自然站不住脚–
说到了原产地,和毛岩兰产地重叠的还是有一些的–
首先凌锦(H.herbacea)产地完全包含毛岩兰–
剑寿(H.mirabilis)产地和毛岩兰的擦边–
但高度重合的应该就是麦克菊(H.maculata)了–
【毛岩兰的原产地分布,图片来自HR】
【麦克菊的原产地分布,图片来自HR】
麦克菊是个冷门的名字–
冷门到只有立志做到全属收集的强迫症才会注意到的程度–
但仔细看看还是挺有趣的–
麦克菊在Haworthia Revicited里被记录了三个编号–
分别是JDV86/46、JDV86/46以及JDV88/29–
下面是仙人堡所收集的麦克菊–
有必要把这些图都放上来–
【H.maculata,图片来自仙人堡】
【H.maculata,图片来自仙人堡】
【H.maculata,图片来自仙人堡】
【H.maculata,图片来自仙人堡】
看到这里相比大家已经猜出来了–
没错所谓“产地不同所以个体差异大”的错觉正是岩兰与麦克菊的自然杂交种所导致–
支持此说法的依据便是岩兰曾经依据形态分类而产生的“H.maculata var. livida”这一曾用名–
(Haworthia Update9,A myth corrected part1)–
这里的“自然杂交种”指的是在原产地野生环境下无人工干预产生的杂交种–
也可以叫做“中间种”或者“过渡种”–
可以形成自然杂交种的两个亲本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亲缘关系较近–
2.原产地重叠或紧邻–
3.花期接近–
自然杂交种的存在可以说是瓦苇分类史上最常出现的阻碍–
主要是因为之前进行瓦苇分类的时候依据的是形态学分类法–
简而言之就是看脸–
也就是说子代长得像哪一边的亲本就归到哪一边–
这个原则在园艺种选育的过程中也曾经适用过–
西山杂美吉–
子代长得像西山便是西山系–
子代长得像美吉便是美吉系–
那这样就十分没准了对吧–
我们来看一看上面举过例子的几个叶尖的全株图–
【MBB8019-a,图片来自HU】
【MBB8022-e,图片来自HU】
【MBB7526-4,图片来自HU】
【MBB7526-2,图片来自HU】
【MBB8022-b,图片来自HU】
【MBB8021-a,图片来自HU】
具体到岩兰与麦克菊–
对中间型的命名则一概为麦克菊–
同样上面那六个也都是麦克菊–
具体原因就在于两者的JDV编号丰富度差异–
麦克菊三个,大体已经涵盖了中间型所涉及到的肌色、叶形与叶尖变化–
而岩兰只有一个编号–
严格来说只有JDV88/31才能叫岩兰–
其余JDV单一编号的物种同理–
各位种植者如此不遗余力地丰富岩兰品种一方面是毛岩兰的光环效应–
另一方面确实是这两个长得太像了–
下面几张图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MBB7992,H.maculata,图片来自HU,拍摄于Lemonpoort】
【MBB7066,H.maculata,图片来自HU,拍摄于Lemonpoort】
【MBB7066,H.maculata,图片来自HU,拍摄于Lemonpoort】
【MBB7266,H.maculata,图片来自HU,拍摄于Lemonpoort】
【图片来自空中花园】
然后我们继续来看麦克菊–
麦克菊有一个变种–
也就是H.maculata var. intermedia–
中译为“绿麦克菊”–
JDV编号一个,JDV86/108–
大概长这个样子–
【H.intermedia,图片来自仙人堡】
巧合的是,“intermedia”这个单词本身就有“两者之间”的含义–
也就是说这个变种名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存放中间型的–
它的亲本也被判明了–
一方为麦克菊–
另一方是H.maraisii var. notabilis(无刺型),中译丰明殿–
【MBB4461,H.notabilis,图片来自HU,拍摄于Buitenstekloof】
其实绿麦克菊作为麦克菊的一个变种,花期却是略微错后的–
外表也大幅接近丰明殿–
这在其它种里面是不常见的–
也许绿麦克菊是一种尝试–
同样作为自然杂交种,作为麦克菊和丰明殿的中间型–
不再遵循“和谁像归谁家”的惯例而是单独列出一个变种来收容它–
又也许这只是一个无奈之举–
因为丰明殿也是一个争议种–
现在的丰明殿属于H.maraisii,中译莫瑞莎,的一个变种–
莫瑞莎的变种除了丰明殿还有一个是H.maraisii var.meiringii,中译小鹰爪草,也叫玛玲鹰爪–
丰明殿曾经划归在H.mirabilis之下,中译剑寿–
现在的剑寿拥有七个变种,分别是–
H.badia,中译芭提亚,或半岛寿–
H.beukmanii,中译先圣殿–
H.calcarea,中译灰寿–
H.consangninea,中译茧形寿–
H.paradoxa,中译青蛙寿–
H.sublineata,中译魔剑寿–
H.triebneana,中译祝宴寿,或霸王寿–
剑寿种与莫瑞莎种的原产地也是高度重合的–
【剑寿的原产地分布,图片来自HR】
【莫瑞莎的原产地分布,图片来自HR】
既然产地重合,那么套用上面的规律–
也应该出现大量的自然杂交种–
甚至变种之间的过渡种–
事实确实如此–
这两个种内的变种也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现在把种内首字母顺序打乱重新排一下–
1芭提亚,园艺种经典亲本(JDV88/66)–
【H.badia,图片来自仙人堡】
2先圣殿,叶背普遍具点状突起(JDV88/70 JDV90/45)–
【H.beukmanii,图片来自仙人堡】
3剑寿,叶缘明显具刺(JDV90/33 JDV92/84)–
【H.mirabilis,图片来自仙人堡】
4青蛙寿,具有点状背窗(JDV94/89)–
【H.paradoxa,图片来自仙人堡】
5灰寿,叶片开始小型化(JDV84/65)–
【H.calcarea,图片来自仙人堡】
6茧形寿,叶片继续小型化(JDV84/67 JDV88/63)–
【H.consangninea,图片来自仙人堡】
7祝宴寿,三角窗特征开始弱化(JDV90/34 JDV96/47 JDV94/90)–
【H.triebneana,截图来自仙人掌园】
8魔剑寿,火焰窗纹开始弱化(JDV88/67)–
【H.sublineata,截图来自仙人掌园】
9丰明殿(有刺型)(JDV87/197)–
【H.notabilis,图片来自仙人堡】
10丰明殿(无刺型)–
【H.notabilis,图片来自仙人堡】
11莫瑞莎(JDV95/1 JDV95/15 JDV85/15 JDV86/50 JDV87/117 JDV87/118 JDV86/7JDV94/18)–
【H.maraisii,图片来自仙人堡】
12玛玲鹰爪(JDV90/94 JDV87/121 JDV96/15)–
【H.meiringii,图片来自仙人堡】
可能具体的某些顺序需要微调–
但是大概按照这个顺序可以发现一个窗型逐渐变化的过程–
而丰明殿就是恰好处于两个种中间的位置–
诶上面的排序漏掉了一个H.bobii,中译长毛狗,或波比–
长毛狗是源于这个物种刚刚被发现的时候被命名为H. ‘Shaggy Dog’–
下面是野生环境下的长毛狗–
【H.bobii,图片来自DPWF】
这应该能牵出一段黑历史–
话说啊长毛狗是贝爷发现的,并且命名为长毛狗–
当时的贝爷对野生瓦苇进行分种的时候就是完全看外观–
对花的观察及描述十分少–
(为此Gerhard Marx曾经专门撰文抨击过)–
我们所看到的HU上面那些一朵花正面侧面几十张照片简直神烦的文章–
大多是贝爷较晚期的文章–
其中的编号也大多较靠后–
贝爷看到原产地的长毛狗之后瞬间将其分类为美吉(H.major)–
之后观察到了长毛狗的花的特征之后才将其分到了剑寿(H.mirabilis)之下–
(长毛狗的花与青蛙寿的相似度很高)–
再之后拆分狂魔林雅彦注意到此物种并将其改名为波比–
并且希望将其与其余剑寿分离–
然而最终只普及了名字–
所以说,按照花形态进行分类的长毛狗是排不进上面的顺序的–
这是人工种植的长毛狗–
【H.bobii,图片来自DPWF】
另外说明一下–
原产地的长毛狗基本都是曲刺–
加入了长毛狗之后–
我们便可以更方便的看一些有关剑寿与莫瑞莎的自然杂交种–
1(长毛狗&青蛙寿)–
【MBB7257-3,图片来自HU】
2(魔剑寿&青蛙寿)–
【MBB7226-1,图片来自HU】
3(长毛狗&先圣殿)–
【MBB6644-1,图片来自HU】
4(芭提亚&先圣殿)–
【MBB7074-7,图片来自HU】
5(丰明殿&魔剑寿)–
【MBB6955-5,图片来自HU】
6(芭提亚&西山寿)–
【JDV96/101,图片来自HU】
7(魔剑寿&凌锦)–
【MBB6865-6,图片来自HU】
最后–
所谓瓦苇自然杂交种其实远不止文中提到的“岩兰&麦克菊”以及“剑寿&莫瑞莎”两例–
还广泛存在于各大产地重叠花期临近的原始种之中(尤其cooperi)–
So–
“Hawrothia IS confusing”
——Bruce Bayer
感谢您可以看到这里–
资料来源:
HaworthiaRevicited–
HaworthiaUpdates(haworthiaupdates.org)–
DesetPlant Wild Flowers(soilandroots.com)–
仙人堡(succulents-castle.com)–
仙人掌园(xrzy.com)–
参考文献:
Haworthia Revisited – 21. Haworthia mirabilis–
Haworthia Revisited – 28. Haworthia pubescens–
A further report on Haworthia mirabilis in the Greyton area.–
A myth corrected to – Haworthia maculata var. livida (Bayer) Bayer- and flowers ignored.–
Die Nekkies Haworthia – A further visit and updated information–
特别感谢:
逃げる冬、韶华 提供素材检索协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