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一群领仙

作者|小一法师

思路指导|春秋壶

640-57

一直以来,养殖植物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和收获很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热情和缤纷色彩。但当我们的养殖规模上去后,随着而来的问题也不少。以仙人掌科植物为例,就有令人烦恼的各种病虫害,如何有效管理是一个难点。

640-58


思维脉络:

640-59

 

一、根据致病源的不同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方面


1
、外源性(也可称为生物性)伤害

外源性伤害主要是指以仙人掌科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带来的伤害。
通常这类生物性病害都是可以相互侵入传染的。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种子等有害生物。这类有害生物在侵入植物后,初期可表现为矿物质流失、叶绿素流失、光合作用随之减弱,使得植物出现变色、组织细胞坏死、枯萎、局部溃烂等症状。

640-61

1.1仙人掌科植物的外源性伤害又可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仙人掌植物病虫害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原体(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所能忍受的极限,使得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在生理上表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此处有个特例,就是我们主流市场上的锦球,实质上它也是一种“病态”表现,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增加了球观赏性,所以我们不称之为病害。

1.1.1病害
a.真菌是一类没有叶绿色的低等生物,一般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它们主要是借助风雨、昆虫及植物的种苗传播。通过植物植物表皮的气孔、皮孔、伤口等侵入植物体内,并在受侵入的部位上表现出白粉、锈粉、白娟、斑点、枯萎、畸形等症状。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黑斑病、白粉病、锈病、白娟病等。

640-60

b.细菌是一类单细胞低等微生物,它们一般借助雨水、流水、昆虫、土壤、植物种苗、病株残体及栽培工具等传播。同样会通过植物表皮的气孔、皮孔、伤口等侵入植物体内引起危害。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症状为水渍性斑点、溃烂、萎蔫、畸形等。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根瘤病、细菌性穿孔病等。

640-62

c.病毒(植物)是一类极其微小的非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结构简单,由内部核酸链及外部保护性衣壳组成。病毒是严格专性寄生物,通常某一种病毒只能侵染某一种或某些植物,但也有少数为害广泛。植物病毒必须依靠寄主活组织才能生长和繁殖(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几万倍才能看到它的形态)。主要是通过昆虫(蚜虫飞虱、蓟马,白粉虱等)以及螨类进行传播;

640-63

1.1.2虫害

c.土壤内部的害虫是指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生活在土壤中危害植物地下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杂食性昆虫,主要有地老虎、蚂蚁、蝼蛄、金针虫等。

640-64

 
d.土表外部的害虫种类就比较多了(特别是露养时),主要看自身养殖环境。仙人掌科植物常见的有白盾蚧(胭脂虫特别恐怖)、红蜘蛛(特别烦人)、蚜虫、蜗牛、鸟类等。

2、内源性(也可称为非生物性)伤害

内源性伤害主要是指由非生物引起,一切不利于仙人掌科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有气候、土壤、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等。例如,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伤,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是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非生物性伤害不会传染,也很难通过药物来防治,但可以通过改良栽培技术和改善植物生长的外界环境来消除有害因素,创造有利条件帮助植物健康生长。

640-65


3
、在病发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及相互关系

一是仙人掌科植物属于寄生主体;二是病原物是引发植物发病的因素;三是外界的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前两者在病发时,病原物的入侵和寄主的反入侵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外界的环境条件同时制约着病原物和寄主的生长。如条件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活动时(凉爽、光照充足环境),病害就难以发展;反之(闷热、潮湿环境下),则加大病害的发生。寄主、病原物、外界环境条件是一个“病害三角”关系,我们熟悉后就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个关系来防治病虫害的产生。


二、仙人掌科植物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在我们养殖的过程中,一是要做好定期预防性的消杀病虫害,控制好温湿度,做好通风、透光及排湿工作;二是要时常密切观察,特别是叶片、表体的颜色发生变化时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例如,仙人掌科植物叶片泛黄,就有可能是蚧壳虫在吸取植株的汁液,对球体造成为害极大;三是根据仙人掌科植物常见病虫害的特征表现,有针对性的用药治疗(特别是病害,及时控制病原在不同寄主间的传播,尽量避免不同品种间病原相互侵染和传播,提高防治效果)。

640-66

2.1常见病虫害的表现特征及治疗药物


2.1.1
炭疽病
炭疽病是仙人掌科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
病症/病状:失绿变色,球体局部出现不明显水渍状病斑(通常
病斑周围常有褪绿晕圈),随着病情发展,病变部位会下陷。当高温高湿时继而斑点扩大并产生黑色或粉红色胶状物(孢子实体状)

640-67

防治措施:在发病初期进行隔离,防止蔓延扩大;合理添加磷钾肥料,提高植物本身的抗性(属于通用型,以下均可参考使用);喷洒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炭特灵500倍液,苯菌灵乳油900倍液,吡唑醚菌酯800倍液(推荐)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2.1.2锈病(也叫黄斑病)

锈病是由真菌引发的生理性病害。

病症/病状:球体表层常出现黑色、赤褐色、棕色以及黄色疱状锈斑,极大的影响球的观赏性。通常是在季节性更替出现乍暖还寒时引发,严重时斑痕下陷而成溃疡,组织发黑,导致植株死亡。

640-68

防治措施:锈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通风欠佳或盆土排水不畅,基于此在日常栽培管理中改善环境条件,来控制病害发生(做好通风及换土处理);锈病是由真菌侵染所致同样要做隔离处理;喷晒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粉锈钠250—300倍液或百菌清+代森锌500-800倍液(推荐),间隔7天连续喷晒3次。

2.1.3蚧壳虫(也叫介壳虫)
蚧壳虫是同翅目/蚧总科昆虫的统称(雌性的成虫没有翅,而雄性则有翅)。蚧壳虫种类繁多,虫体小,繁殖快,一年繁殖2~5代,一旦蚧壳虫的蜡质层分泌完成(被厚厚的蜡质层所包裹),防治非常困难。对于仙人掌科植物而言,主要有白盾蚧和胭脂虫(原产于墨西哥和
中美洲)。

640-69

形态特征:呈现椭圆形,中央隆起、白色,直径1.0~2.5mm,触角发达,位于介壳正面中央稍偏旁。壳下虫体成心脏形,上下偏平,体长约1.0mm,淡黄或橘红色,分节明显。

640-70

 

病症/病状:生长点中心的叶片泛黄,慢慢的成金黄色或红褐色。蚧壳虫主要是吸取植株的汁液,因而对球体造成极大的为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因光合作用的效能慢慢减弱),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

防治措施:首先人工清除(用牙刷)寄生在仙人掌肉质茎上的蚧虫,注意保持植株的通风、透光性能,以减少虫害发生;其次是要抓住若虫孵化盛期,若虫抗药力弱的有利时机,喷晒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速扑杀乳油1000-1500倍液,或杀灭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特别说明:对于
蜡质层包裹严实,生命力异常顽强,卵的残留数量大的胭脂虫而言,含磷(如甲胺磷、二嗪磷等)的药物都无法消杀干净,建议使用呋喃丹(百威克)颗粒晒在土的表面或球的表体(限室外使用)。

640-71

2.1.4红蜘蛛

红蜘蛛(属于螨类)是仙人掌科植物/鱼类常规的害虫,分布很广,各地普遍发生。其个体很小,体长不到1毫米,圆形或卵圆形,橘黄或红褐色。体分段,分节不明显。体前区包括头部和前足部,体后区包括后足部和足后部,有足4对,无翅和触角。红蜘蛛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达10多代,既可进行有性生殖又可进行孤雌生殖,尤其是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繁殖迅速,危害严重。

640-74

病症/病状:红蜘蛛通过刺吸寄主汁液,被害植物的叶绿素受到破坏。危害严重时,叶面呈现密集细小的灰黄色斑点或斑块。叶片渐渐变枯黄,严重影响球球的生长。

防治措施:第一环境因素,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闷热和潮湿;常用药物可用敌敌畏1000-1500倍液、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二嗪磷1000倍液等,在闷热潮湿季节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建议是在越冬前进行彻底喷杀防治。


2.1.5
蚜虫

蚜虫最为常见的一种害虫,通常种类繁多,有黄、绿、黑几种颜色。

640-72

病症/病状:蚜虫多聚集在植株的芽、嫩叶或嫩枝上,无休止吮吸着汁液,被害的植株枝叶发黄变形,花蕾败坏,花期缩短,花容减色,严重时植株萎蔫死亡。
防治措施:喷晒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用敌敌畏1500倍液,阿维菌素+蚍虫林(混合)800-1000倍液。

2.2  DIY
防治措施(供参考):

1.用鲜辣椒或干红辣椒50克,加水30-50克,煮半小时左右,用其滤液洒向受害植物;

2.用洗衣粉3-4克,加水100克(可同步添加尿素),搅拌成溶液后,连续喷2-3次,进行预防;
3.对于土壤中的病虫害,可直接放在户外持续高温暴晒(一周以上),进行物理高温消毒杀虫或放置于微波炉中进行消杀处理;

4.用“风油精”加水600-800倍稀释,用喷雾器对害虫仔细喷洒,使虫体上沾上药水(杀灭蚜虫及介壳虫的效果良好),而对植株不会产生药害;
5.在配土时添加一些草炭或果碳颗粒(前置),对于杀菌防虫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640-73

总结

对于病虫害的管理,还是那句话:预防是上策,消杀是下策。一则应遵循防重于冶的方针,要定期清除杂草,定期喷药(具体视自己养殖环境而定),定期疏松土壤。滋生病菌和虫害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核心是温度与湿度)的变化,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改善养殖环境,消除病菌和害虫的滋生条件,做到防患于未然。二则就是植物本身的生理抗性(健康系数),要定期施肥提高植物的抗性和活性。

声明:图片来自于网络或仙人球群,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