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Eutopia,作者:杨区区

来源:Alsterworthia International 期刊

翻译:杨区区

翻校:Sun


Alsterworthia International. Volumue 10. Issue 1.

白寡妇的来源考据及性状描述

White Widows and their Common-Law Hubbies

Steven A. Hammer

-- --

有时候,一个物种的名字会在正式发表之前就被传播开来,这种情况让我想起了婚姻法里的事实婚姻:未登记但像真正夫妻一样生活七年之后,这段婚姻就会被法律所承认,而不只是一个不羁的恋情。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先斩后奏。

-- --

H. muticaWhite Widow’(白寡妇)*M. B. Bayer ex S. A. Hammer cultivar nova

这一品种,来源于采集自Drew地区的一个单株(JDV92/64),其成株可以表现出独特且瑰丽的白色纹路。窗面底色并无特点,呈现普通的暗绿色,并生长有较淡而且模糊的白色叶脉纹路,2-4年的栽培之后,叶脉纹路开始增粗并如同锈病一般在叶面蔓延扩展白云纹最后会扩散至除窗缘外的窗上所有区域,最终的状态是在白斑的中心区域有一些象牙黄色晕染出来。

上述这些特征在Karoo Gardens(卡鲁国家植物园)的白寡妇上已经可以完全表现,这些性状在我1996年给它换盆后表现的尤为明显。(我取下了这个植株的两枚叶片,也正是因此白寡妇这个品种得以进入美洲园艺界。)这个植株的回交株系(=White Widow  X { White Widow X PVB mutica} )可以在种植三年后表现出与母本相似的白云纹。这些回交株系里其中的一些在最后的表现,可能会和他们所谓“不幸守寡的祖母”非常类似,不过考虑到这些植株也继承了亲代缓慢的性状(云纹)呈现速度,现在就说它们到底会长成什么样或许为时过早。

Harry Mays很好奇除了白寡妇之外是否存在类似的,需要植株长至成株才能完全表现其性状的品种(译注:有啊写乐系--)——总之,白寡妇若要达到其完美状态通常需要十年之久。我个人认为这种例子并不算少,即使没什么记录,那些对根系状态要求很高的日本纹路系玉扇和万象的窗面表现就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些瓦苇即使是达到平均水平也需要2-5年的时间,缓慢但安定地表现出繁复的纹路与熠彩的肌色,逐渐达到完美的状态。

*这个名字最早来自Bruce Bayer,名称来源是其野生种质仅有一株,这个产地其余植株均被采走或被农事活动所破坏。我曾将其命名为“Mootica”,名称来源是其窗面奶白色的窗纹,但所幸最后这个名称未被发表过。

A note from the editor 编辑的话

Gerhard Marx曾指出是Bruce Bayer将那株栽培在Karoo Gardens(卡鲁国家植物园)的H. mutica命名为’White Widow’(白寡妇)的,贝爷首先在他的Haworthia Update Vol2 Part1(P48-49)中首先使用了这一名称,但并未依据ICNCP(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相关规定正式发布。因其独具特色的窗面白色云纹与绿色窗缘,所以在杂交育种中被频繁用作亲本,所产生的子代植株不乏优秀表现的个体。Gerhard Marx曾在Alsterworthia International 9(3)2-12一文中发表过一些以白寡妇为基础或直接亲本的优秀杂交品种。Gerhard 在这期Alsterworthia International上表示:“现存于Karoo Botanical Gardens(卡鲁国家植物园)的’White Widow’(白寡妇)相较于 ‘Drew White’株型有更加矮壮(我猜整株大概有10-11cm宽)的三角形叶片。

(译注:在日系寿类育种中白寡妇及其衍生品种群的参与度较低,其原因首先在于白寡妇系的云纹表现机制与日系种植方法不适合(会退纹),其次在于另一H. mutica品种‘白夜’的云纹在日系种植风格中更容易表现,但株型(及叶形窗型)表现过于糟糕,导致目前日系寿类品种中以满云窗为主要性状的极少-- 白寡妇的株型及叶形特征完全符合日系审美,即使距离较远的园艺品种,仍然优于白夜--)

H. mutica ‘Drew White’是由来自Sanddrift,Drew以北地区的H. mutica ‘White Widow’(白寡妇)与来自Klippoort的H. mutica杂交而来。’White Widow’(白寡妇)的窗面白纹从引发至完全体现均较为集中,‘Drew White’的云纹是由多点引发, 但是‘Drew White’叶面上这些引发点更靠向叶面中心而且在中心区域也同样表现出凝聚的白色。”这就是这两个品种的区别。

至此,想必分辨H. mutica ‘White Widow’(白寡妇)已经不是难事,最主要的特征便是留有绿色边缘的云窗。

ICNCP(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第20条(译注:原文为“第18条”,由于ICNCP版本更迭,翻译时采用2009年的第八版,而本文的原文成文时间为2004年的第七版,部分条目发生了次序更迭--)中表明,若要将野生植物引入栽培体系,需要保持其物种名,但第20.2条(译注:原文为“第18.2条“,同上--)中表述:

引入栽培的一个种或种下分类群会有的那种变异范围。如果这些引入栽培的植物的一个集合体具有一个或多个性状使其值得被区别出来,那么可以给它一个栽培品种或栽培群名称。(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 第八版 靳晓白 等译,中国林业出版社)

H. mutica的无性繁殖个体若要达到平均水平的云窗需要数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它应当被标记以物种名,人工栽培达到满云纹之后才可以进行品种认定以及赋予品种名。

ICNCP(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第2.3条(译注:原文为“第2.2条”,同上--)表述:

栽培植物是这样一个植物集合体:(a)它是为特定的某一性状或若干性状的组合而选择出来的,(b),在这些性状上是特异、一致、稳定的,并且(c)当通过适当的方法繁殖时仍保持这些性状(但请见第9条注释1)(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 第八版 靳晓白 等译,中国林业出版社)(第9条注释1:任何植物集合体,在其阶元、名称和界定被发表之前,不能被视为一个栽培品种或栽培群。对一个杂交种而言,则英发表它的名称、阶元和家系。对一个属间嫁接嵌合体属名而言,则应发表它的名称和家系。(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 第八版 靳晓白 等译,中国林业出版社))

我所想探讨的是,就有这样一个无性繁殖个体,在人工种植环境下一步步达到了前文所述的绿边满云窗,侧芽和叶插产生的无性繁殖子代也不返祖,是否即为符合ICNCP(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第2.3条的“性状稳定”标准——所以这是否便是S. A. Hammer先生的原文主旨。以及,对于一般爱好者而言,得知刚刚得到的植株需要好几年才能完全表现时会作何反应?一个品种的品种名若不能明确对应一个确定的“性状组”,一般爱好者便会无法确定自己拿到的植株的未来表现。以及,是否会有部分奸商将其它H. mutica植株冠以’White Widow’(白寡妇)之名出售却被爱好者购回以期待满云窗的表现? 

Hammer先生引证了日本的玉扇类品种群,和’White Widow’(白寡妇)相似,一些品种的玉扇达到性状完全表达的最佳状态也需要数年的时间。众所周知日本的瓦苇界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命名体系:这很适合日本国内的育种与栽培习惯,却很难和ICNCP(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兼容。不过近几年来,日本的部分育种工作者也在将日本品种与ICNCP(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对接的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比如Alsterworthia International 9(3)17-23,Dr.Hayashi(林雅彦)联合了日本的育种工作者发表的新品种名录,将来会有更多的育种工作者加入他们,也会持续推出更多符合ICNCP(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新品种。

总结如下,园艺种Haworthia mutica ‘White Widow’(白寡妇)的标准描述:

整个窗面除了窗缘处均被白色覆盖,在白色的中心处有象牙黄色晕染开来,叶面浅凹,窗沿呈三角形。

0-127

【图9是由Gerhard Marx于1994年于Karoo Gardens(卡鲁国家植物园)拍摄的H. mutica ‘White Widow’(白寡妇)。图片来自AI】

0-128

【图10是栽培于Karoo Botanical Gardens(卡鲁国家植物园)的大群生’White Widow’(白寡妇),拍摄日期不详。图片来自AI】

0-129

【图11是一株2002年Gerhard Marx取得的by Gerhard Marx的叶插苗,现在(2010年)已经开始表现窗面云纹了。在除了窗缘的窗面被云纹充满前并不能被称为’White Widow’(白寡妇)。图片来自AI】

0-130

【图12是来自Gerhard Marx的H. mutica ‘Drew White’)。图片来自AI】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