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e sabaea也门树芦荟

是一种小型树状芦荟属植物,原产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也门西部和沙特阿拉伯西南部。作为一种多肉多年生植物或小乔木(small tree aloe),它以其独特的下垂叶片和缓慢生长特性而闻名,常用于景观园艺或作为奇特观赏植物。该物种于1894年由德国植物学家和民族学家Georg Augustus Schweinfurth首次描述和命名,他游历了中非东部和阿拉伯半岛。种名“sabaea”源自阿拉伯腓力斯的罗马名称(现也门),在詹姆士王版本的圣经中也被称为示巴。它通常树干无分枝,高度可达12英尺(约3.6米),生长相当缓慢,从幼苗大小到达到可能的开花高度(约4英尺或1.2米)大约需要10年时间。适合作为观赏植物栽培,但作为阿拉伯半岛的特有种,需要优先选择合法来源的苗木,以支持野生保护。

分类学(Taxonomy)
Aloe sabaea的分类如下:
– **界(Kingdom)**:植物界(Plantae)
– **门(Phylum)**: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s)
– **纲(Class)**: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s)
– **目(Order)**:天门冬目(Asparagales)
– **科(Family)**:天门冬科(Asphodelaceae)
– **亚科(Subfamily)**:Asphodeloideae
– **属(Genus)**:芦荟属(Aloe)
– **种(Species)**:Aloe sabaea Schweinf.

该种的同物异名包括Aloidendron sabaeum (Schweinf.) Razafindr. & L.E.Newton。它属于芦荟属的阿拉伯组,与其他也门芦荟密切相关,分类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研究。首次描述于1894年,权威参考包括Carter et al. (2011)的《Aloes: The definitive guide》和POWO数据库。 

形态特征(Morphology)
Aloe sabaea通常为孤立生长或少量分株的物种,形成侧向莲座状叶丛,叶片从弯曲的无分枝树干伸出。叶片呈淡绿色至灰绿色(pale to pale green),形状长而下垂(long pendulous),长度可达2.5英尺(约76厘米),宽度4.5英寸(约11厘米),表面光滑或略带蜡质纹理,无明显斑点,边缘有白色钝齿(white blunt marginal teeth)。叶片肉质厚实,用于储存水分,长长的苍白至淡绿色的叶子优雅地弯曲,有时一直垂到地面。大多数叶子几乎紧贴在茎上,很少有一两片叶子会横向伸展,植物通常以一定角度生长,可能是由于风的影响和头重脚轻。花序为多分枝的总状花序(multi-branched),从叶丛中心伸出,高约1-2米,花梗直立。花朵呈管状,颜色从深红色到黄橙色(deep red to yellow-orange),对于芦荟花来说相对较宽和短,雄蕊和花柱从末端略微突出(stamens and style slightly exserted),在冬季开放。花期后形成干燥的种子荚,种子传播依赖风或动物。植株整体生长缓慢,成年植株树干弯曲,宽度可扩展,形成独特的侧向莲座。变异性包括叶色从淡绿到灰绿,取决于光照和环境条件。

 栖息地与分布(Habitat and Distribution)
Aloe sabaea是阿拉伯半岛的特有种,主要分布在也门西部和沙特阿拉伯西南部的偏远地区,包括Hijaz和Asir省份,海拔范围中等(约1000-2000米)。该种生长在干燥热带生物群落中,偏好开阔的岩石坡地(open rocky slopes)、石质贫瘠土壤(stony barren soil)或干旱灌木丛。这些栖息地土壤稀少、排水良好,受季节性雨季影响,年降雨量较低,旱季漫长,温度在15-30°C之间波动。它常与当地其他多肉植物共生,形成局部生态系统,分布范围广泛但种群密度低,通常出现在难以接近的山区,避免人类干扰。

 保护现状(Conservation Status)
根据IUCN红色名录,Aloe sabaea被评估为“易危”(Vulnerable, VU)物种,作为稀有和地方性特有种,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破坏(如农业扩张、采矿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加剧)、非法采集(用于园艺贸易)和人类活动。该种分布范围狭窄,受保护区覆盖有限。分子研究强调其遗传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它列入CITES附录II,受国际贸易管制,需要出口许可。保护措施包括原地监测、人工繁殖和栖息地恢复,NGO如Kew Gardens参与研究和标本收集。

 栽培与用途(Cultivation and Uses)
Aloe sabaea适合作为景观或盆栽观赏植物,其独特下垂叶片和树状形态受欢迎,尤其适合干燥花园或作为焦点植物。作为耐旱植物,其养护相对简单:置于全日照环境中(6-8小时直射阳光),使用排水良好的沙质或岩石土壤(pH 6.0-8.0)。浇水原则为“干透浇透”,旱季减少至每月1-2次,生长季适度增加,但避免积水。肥料可选稀释的多肉肥,每月一次春夏。耐寒性中等,最低耐受温度约-1°C(USDA Zones 9-10),吸引鸟类和蝴蝶,耐鹿。常见问题包括根腐(需良好通风)和虫害如粉蚧,可用生物农药控制。繁殖通过种子(发芽需温暖湿润,2-4周)或扦插,生长缓慢。每2-3年换盆一次。虽无广泛药用记录,但其叶胶可能有类似Aloe vera的抗炎潜力,主要用途为园艺观赏,能吸引传粉者和鸟类。在生态系统中,它有助于干燥栖息地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数据主要引用自可靠的在线植物数据库: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San Marcos Growers,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Perenual, Greg。如数据有误补充欢迎指正交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