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e citrea是一种稀有的马达加斯加特有芦荟属植物,原产于该岛东南部地区。它最初于1944年被法国植物学家André Guillaumin描述为Lomatophyllum citreum,后于1996年由L.E. Newton和G.D. Rowley基于分子和形态证据重新分类为Aloe citrea。该物种以其独特的浆果状种子荚(类似于小柠檬)和黄色花朵而闻名,是浆果芦荟组(berried aloes)的一员,与其他马达加斯加芦荟如Aloe sakarahensis不同,后者可能有更明显的浆果特征,而Aloe citrea的叶片更趋向于深绿色调,并非典型的浆果外观主导。作为一种多肉多年生植物或矮生植物(chamaephyte),它适应季节性干燥的热带环境,植株整体紧凑,适合作为观赏植物,但其数据不足的保护状态要求栽培时优先使用合法来源的种子或苗木,以避免进一步威胁野生种群。

分类学(Taxonomy)
Aloe citrea的分类如下:
– **界(Kingdom)**:植物界(Plantae)
– **门(Phylum)**: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s)
– **纲(Class)**: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s)
– **目(Order)**:天门冬目(Asparagales)
– **科(Family)**:天门冬科(Asphodelaceae)
– **亚科(Subfamily)**:Asphodeloideae
– **属(Genus)**:芦荟属(Aloe)
– **种(Species)**:Aloe citrea (Guillaumin) L.E.Newton & G.D.Rowley

形态特征(Morphology)
Aloe citrea通常为无茎或极短茎的物种,形成扁平的莲座状叶丛,直径可达20-30厘米。叶片呈深绿色至浅绿色,有时带有黄色调(尤其在光照条件下),叶片长而狭窄,长度约15-30厘米,宽度2-4厘米,表面光滑或略带蜡质纹理,无斑点或棘刺,边缘有间隔较宽的齿状突起(teeth spaced widely),齿为白色或浅色,不尖锐。叶片肉质厚实,用于储存水分,以适应干旱期。不同于Aloe sakarahensis等浆果芦荟的更圆润叶形,Aloe citrea的叶片更线性且弯曲。花序为简单的总状花序或球状(globose raceme),从叶丛中心伸出,高约20-40厘米,花梗短而粗壮。花朵呈星形(star-shaped),颜色为鲜亮的柠檬黄色(lemon-yellow)或金黄色,管状花冠长约2-3厘米,早春季节开放(通常在2-4月,视气候而定)。花朵发育需约3个月时间,花后种子荚在2个月内明显成熟。这些种子荚不像典型的芦荟干荚,而是浆果状(berry-like,非脱落性),外观圆润、多汁,类似于“小柠檬”(little lemons),直径约1-2厘米,成熟时呈黄色或橙色,内含数粒多边形种子(polygonal seeds),不同于其他芦荟的扁平有翼种子。这也是其种名“citrea”(源自拉丁语“citrus”,意为柑橘)的由来。植株整体生长缓慢,成年植株可能产生侧芽,形成小丛。根系浅而扩展,适合岩石缝隙生长。变异性包括叶色从深绿到黄绿,取决于光照和土壤条件。马达加斯加当地俗名为“vahonona”。

         

栖息地与分布(Habitat and Distribution)
Aloe citrea是马达加斯加的特有种,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干燥热带地区,包括塔马塔夫(Toamasina)和托利亚拉(Toliara)附近的沿海低地和内陆高原,海拔范围从海平面到约500米。该种生长在季节性干燥的热带生物群落中,如干燥灌木丛(dry bushland)、岩石坡地、砂质或石质土壤,以及半干旱林缘地带。这些栖息地受印度洋季风影响,雨季(11月至4月)短暂而丰沛,年降雨量约800-1500毫米,旱季漫长(5月至10月),温度常在20-30°C之间波动。该植物对排水性要求极高,避免积水土壤,以防根腐;它常与马达加斯加其他多肉植物如Euphorbia或Pachypodium共生,形成局部微生态系统。分布范围狭窄,仅限于特定地质区(如花岗岩或石灰岩露头),总面积估计不到500平方公里,导致其对栖息地干扰敏感。野生种群密度低,通常每公顷仅几株。栖息地典型为草原或岩石区,受人类活动如丛林大火和农业扩张影响。

该种的同物异名包括Lomatophyllum citreum Guillaumin,以及可能的变种但无广泛认可。它属于芦荟属的浆果亚组(Section Lomatophyllum),与其他马达加斯加浆果芦荟如Aloe purpurea、Aloe tormentorii或Aloe alexandrei密切相关,形成单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基于ITS和trnL-F序列)显示,它与非洲大陆芦荟有较远亲缘,但与岛屿物种亲缘密切。首次描述基于马达加斯加采集标本,并在期刊Excelsa 17: 61 (1996)中发布。接受该名的权威包括Carter et al. (2011) in Aloes: The definitive guide和Castillon & Castillon (2010) in Les Aloe de Madagascar。

 保护现状(Conservation Status)
根据初步评估,Aloe citrea被列为“数据不足”(Data Deficient, DD)物种,主要由于标本采集有限,难以准确评估种群大小和趋势。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破坏(如农业扩张、采矿、森林砍伐、丛林大火和城市化)、非法采集(用于国际园艺贸易)和气候变化(如延长旱季导致的水资源短缺)。野生种群数量估计少于2500株,分布碎片化,受保护区覆盖有限(如Anosy地区的一些国家公园)。它列入CITES附录II,受国际贸易管制,需要出口许可。作为马达加斯加128种Aloe之一(161个分类单元),大多数有受限范围和小种群,该种参与观赏植物出口产业,可能增加压力。保护措施包括原地保护(如建立微型保护区)、人工繁殖、种子库存储和基于标本馆数据的监测。马达加斯加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位使其成为国际关注焦点,NGO如WWF和Kew Gardens参与。

栽培与用途(Cultivation and Uses)
Aloe citrea适合温室或室内栽培,作为观赏多肉植物受欢迎,尤其因其独特浆果和紧凑形态。其养护相对简单:置于半阴或间接光照环境中,避免直射阳光(可导致叶片灼伤)和寒冷(最低耐受温度约10°C,避免霜冻)。土壤需排水良好,如仙人掌混合土(沙质+珍珠岩),pH 6-7。浇水原则为“干透浇透”,旱季减少至每月1-2次,雨季适度增加,但避免积水。肥料可选稀释的仙人掌肥,每月一次生长季(春夏)。常见问题包括粉蚧虫(mealybugs)侵扰,可用酒精擦拭或生物农药控制;根腐是主要风险,需良好通风。繁殖通过种子(发芽需温暖湿润环境,约2-4周)或分株,种子荚成熟后采集,但发芽率约50-70%。马达加斯加芦荟常用于园艺出口,该种可能有类似Aloe vera的叶胶抗炎潜力,但无广泛药用记录,主要用途为观赏。在生态系统中,它提供传粉者(如蜂鸟或昆虫)的食物来源,并有助于土壤稳定。

本文数据主要引用自可靠的在线植物数据库:Wikipedia,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ResearchGate, Espores, CITES, SANBI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