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e prinslooi普氏芦荟 ,斑点芦荟

是一种稀有的芦荟属植物,原产于南非的KwaZulu-Natal中部地区。它是一种小型多肉植物,以其斑点叶片和浅粉色花朵而闻名,于1966年由Irma von Below和D.S. Hardy描述,并以发现者G.J. Prinsloo命名。该物种属于亚热带生物群落中的多年生植物,形成无茎莲座状叶丛,适合作为观赏多肉植物栽培,但由于其濒危状态和非法采集威胁,需要优先选择合法来源的种子或苗木,以支持保护。

分类学(Taxonomy)
– **界(Kingdom)**:植物界(Plantae)
– **门(Phylum)**: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s)
– **纲(Class)**: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s)
– **目(Order)**:天门冬目(Asparagales)
– **科(Family)**:天门冬科(Asphodelaceae)
– **属(Genus)**:芦荟属(Aloe)
– **种(Species)**:Aloe prinslooi I.Verd. & D.S.Hardy

该种无已知同物异名,与南非其他斑点芦荟(如Aloe maculata)密切相关,分类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研究。

 保护现状(Conservation Status)
根据南非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所(SANBI)的红色名录,Aloe prinslooi被列为“濒危”(Endangered, EN)物种,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和退化(如农业扩张)、非法采集(用于园艺贸易)和气候变化。野生种群持续下降,分布范围狭窄,受保护区覆盖有限。列入CITES附录II,受国际贸易管制。保护措施包括原地保护和人工繁殖,NGO如SANBI参与监测。

分类学
学名 芦荟 I.Verd. &DS哈迪
更高等级 单子叶植物
家庭 百合科
国家地位
状态和标准 濒危 B1ab(iii,v)+2ab(iii,v)
评估日期 2018年11月16日
评估员 H. Mtshali、JE Victor 和 E. van Wyk
理由 普林斯洛芦荟(Aloe prinslooi)是一种稀有且分布范围有限的物种,由于栖息地持续丧失和退化以及非法采集多肉植物,其数量正在减少。由于其栖息地尚未得到充分探索,因此其分布范围(EOO)非常不确定,但根据已知地点估计为9-100平方公里。目前已知分布于两个地点,但可能存在更多分布点。
分配
地方性 南非特有种
省级分布 夸祖鲁-纳塔尔省
范围 该物种是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莱迪史密斯和穆登之间的图盖拉河谷的特有物种。
栖息地与生态学
主要系统 陆生
主要栖息地 图克拉谷布什维尔德、夸祖鲁-纳塔尔高地桑维尔德
描述 它生长在海拔 800-1500 米的稀树草原和山谷灌木丛过渡群落中的干燥高草甸和开阔林

形态特征(Morphology)
Aloe prinslooi通常为无茎的物种,形成莲座状叶丛,直径可达20-30厘米。叶片呈浅绿色(light green),形状为线状披针形(linear-lanceolate),长度约15-25厘米,宽度2-3厘米,表面光滑或略带蜡质纹理,上表面有密集的白色长斑点(white oblong spots),下表面斑点较少,边缘有细小的齿状突起(small teeth)。叶片肉质厚实,用于储存水分。花序为简单的总状花序,从叶丛中心伸出,高约30-50厘米,花梗直立。花朵呈管状,颜色为浅粉色到几乎白色或奶油色(pale pink to nearly white or cream),管状花冠长约2-3厘米,早春至夏季开放。花期后形成干燥的种子荚,种子传播依赖风或动物。植株整体生长缓慢,成年植株可能产生侧芽,形成小群落。变异性包括斑点密度和叶色深浅,取决于光照条件。

               

 栖息地与分布(Habitat and Distribution)
Aloe prinslooi是南非的特有种,主要分布在KwaZulu-Natal中部的亚热带生物群落中,包括岩石坡地或干燥灌木丛。该种生长在季节性干燥的环境中,对排水良好的土壤有较高要求,年降雨量适中,温度在15-30°C之间波动。分布范围狭窄,发生面积估计为9-100 km²,栖息地尚未完全勘探,导致其稀有且局部化。野生种群密度低,通常出现在难以接近的山区。

地。

 
威胁
多肉植物采集者非法采摘野生植物,导致莱迪史密斯和穆登之间主干道沿线已知地点的亚种群彻底灭绝。尽管多肉植物采集仍然盛行,但普林斯洛金合欢(A. prinslooi)已实现人工栽培,野生采集的威胁已不如以往严重(Scott-Shaw 1999)。近期实地观察表明,仍有人从野外采集该植物。普林斯洛金合欢生长于高地草原,即夸祖鲁-纳塔尔高地荆棘丛(KwaZulu-Natal Highland Thornveld)(Mucina and Rutherford 2006),其中零星分布着一些带刺的相思树。它也生长于这些草原与树木更为茂密的山谷灌木丛(Thukela Valley Bushveld)(Mucina and Rutherford 2006)之间的过渡地带(Scott-Shaw 1999)。图格拉山谷灌木丛因过度放牧而大面积退化,大片区域遭受严重侵蚀,草地完全消失。受干扰的区域还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严重侵占,例如刺梨仙人掌(Opuntia imbricata),以及一些不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例如纳塔尔大戟(Blepharis natalensis)和假大戟(Euphorbia pseudocactus)(Mucina 和 Rutherford,2006)。另一方面,夸祖鲁-纳塔尔高地荆棘丛受到的威胁较小,约有 16% 的区域被改造成耕地和城市用地(Mucina 和 Rutherford,2006)。城市扩张,特别是非正式住区的扩张,构成持续的威胁,尤其是在科伦索和韦嫩周边地区(E. van Wyk,D. Styles,个人交流)。在火灾制度改变的情况下,灌木丛的侵占以及外来物种(仙人掌和金合欢)的侵占是另一个持续存在的威胁,尤其是在受干扰的地区(Mucina 和 Rutherford 2006)。
该物种目前仅知分布于少数几个亚种群,均位于一条长约50公里的公路沿线。图盖拉山谷其他地区可能存在更多尚未发现的亚种群,因此需要进行更多实地调查。该物种很容易被忽略,生长在高高的草丛中,在非花期与其他斑点芦荟难以区分。已知分布点的种群数量已因非法采集野生多肉植物而大幅减少。2015年对科伦索附近一个亚种群的实地观察表明,该亚种群规模较小,成熟个体不足1000株。该亚种群正受到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的威胁,并且发现了持续非法采摘的证据,因此推断其种群数量正在持续下降。该物种的其他记录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但目前尚不确定这些地点是否仍然存在该物种

 栽培与用途(Cultivation and Uses)
Aloe prinslooi适合室内或温室栽培,作为观赏多肉植物受欢迎,尤其因其斑点叶片和独特花色。其养护相对简单,但作为斑点芦荟中较难种植的一种:置于充足阳光或半阴环境中,避免直射阳光灼伤。土壤需排水良好,如仙人掌混合土(沙质+珍珠岩),pH 6-7。浇水原则为“干透浇透”,冬季减少浇水。肥料可选稀释的仙人掌肥,每月一次生长季。耐寒性较低,最低耐受温度约10°C,避免霜冻。常见问题包括粉蚧虫侵扰,可用酒精擦拭或生物农药控制;根腐是主要风险,需良好通风。繁殖通过种子或分株,生长缓慢。虽无广泛药用记录,但作为芦荟属,其叶胶可能有类似抗炎潜力,主要用途为园艺观赏。在生态系统中,它有助于干燥栖息地稳定。

 

本文数据主要引用自可靠的在线植物数据库:SANBI Red List, World of Succulents, Agaveville, POWO。如数据有误补充欢迎指正交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